营商环境看天津丨首创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 守护企业“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4-08-12|来源: 人民网... |浏览次数:69|专栏: 天津动态 分享到:

“今后,我们能以自身资信为担保,用保函代替账户冻结,将信用资源转换为现实红利。”对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首创的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制度,首批入选企业代表给予了充分肯定。

滨海新区法院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制度起草人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当事人选择在诉前或诉讼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以保障后续胜诉权益实现。司法实践中发现,部分案件申请人会在企业招投标评审、授信融资、投资并购等关键节点,对被申请企业的基本账户或其他核心资产进行“突击”保全,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滨海新区法院积极践行“能动履职,公正司法”理念,精准聚焦企业需求,以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债权人利益保护依法实现平衡为目标,首创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制度,将其作为天津市首个司法改革事项层报最高人民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并在天津市高院的指导下,于滨海新区法院开展该项司法改革创新试点工作。

在传统财产保全案件办理模式下,审判部门在作出保全裁定并移送实施后,保全实施部门直接对被申请企业名下各类财产采取查封、冻结等措施,被申请企业发现关键账户或核心资产被保全后,再向银行申请开具解除保全的担保保函最快也需要7-14个工作日,对于处在生产经营关键时期的企业,“黄金”时间流失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而在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制度下,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预先向金融机构申请提供预担保,为将来一定期限内可能发生的保全案件提供保障。当企业被采取保全措施时,先在预担保额度范围内扣除银行提供的担保,不对企业名下的资产采取保全措施,并在解除保全后恢复相应额度。预担保额度实现动态调整、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因保全措施而占用现金、资产的成本。

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制度一经公布,在滨海新区企业群体中取得重大反响。前期共有289家企业申报首批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初选后有225家企业符合基本条件,经过银行资信审核,最终为20家企业开具预担保保函,担保金额总计5.1亿元,入库企业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大宗商品供应链、生物医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行业领域。截至717日,预担保”白名单”制度已为5家企业在16案中提供共计4000余万元的担保,最大限度减少财产保全措施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有效保护企业现金流“生命线”,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制度出台,实现了执行工作从“末端办理”到“前端治理”的转变,将财产保全制度作为串联审判与执行的纽带,平衡各方合法权益,既保障了申请人胜诉权益不落空,又能有效防止恶意保全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以财产保全制度为小支点撬动执源治理工作大格局,用更低的司法成本,实现更好案件办理效果,让企业因诚信受益,受诚信保护。

不久前发布的《天津市2024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建立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机制,有效降低财产保全对被保全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滨海新区将企业合规改革作为筑牢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抓手,让企业治理融入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的大格局,推动实现从双赢,走向多赢与共赢,凝聚合力加快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