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包治百病?老年人需提防四种骗局

发布时间:2022-06-30|来源: 杭州网 |浏览次数:493|专栏: 风险提... 分享到:

“这是我们最新推出的保健产品,只要4个疗程就能包治百病,再也不用去医院。”“我们在一起这么久,你应该相信我,我最近生病需要用钱,你先借我点。”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遇到诈骗时总能听到这样的话术。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陪伴等特点进行诈骗,不仅造成其财产损失,更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今天,记者整理出常见的几种诈骗类型,阐述其特点,通过真实案例,教大家辨别和应对方法。

保健产品类诈骗

今年5月,杭州市富阳区市场监管局新登所执法人员在一家保健食品经营店内,查获一款所谓能生产“智能传频水”的产品。店家向顾客宣传,每日饮用这种“智能传频水”,对10多种疾病能起到改善效果,包括牙齿增白、鼻塞减少、食欲增加,用这种“智能传频水”洗脸,还具有美容、祛斑、清痘等效果。

店家承诺,老人成为会员后,只要每天都到店里听课,就可以领取各种礼品。截至执法人员查获该店,已有30多位老人在一个月里交纳会费,每天上门听课。

诈骗手段:针对老年人对保健养生的需求,前期骗子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和需求,开展“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赠送米、油、鸡蛋等礼品,获得老人信任,随即开始推销各类“包治百病”的保健产品。同时,抓住一些老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冒充专家、医生虚假问诊,夸大保健产品功效,或有“托”进行配合,让老人放松警惕,最终以高价售卖产品,从中获取利益。

应对方法:柴米油盐送便宜,哄你消费是目的;心不贪利不占,骗子再坏也玩完。

养老服务类诈骗

2019年,杭州市桐庐县范某某及其诈骗团伙,通过电话传销、组织团建、公开授课、发放传单等方式,吸引不少老人加入其名下的“老年公寓项目”。在前期宣传讲座中,被告利用免费礼品和饭局,获取老人信任,此后多次表示该项目急需启动资金,鼓励大家出资共建,并承诺项目落地后,投资者可拥有高利润回报。有合伙意向的“客户”会被带往老年公寓“实地考察体验”,签订合同。

据统计,截至案发,受骗者240余人,骗取金额高达2500余万元,造成损失1800余万元。

诈骗手段:此类诈骗以老人养老需求为切入点,利用上门照料、机构托管、提供床位等形式,通过诱骗老人签订合同,收取高额会员费,购买养老床位,投资加盟等手段,诈骗钱财。

应对方法:养老服务骗子多,声音好听还能说;量身定制要留心,预交费用坑本金。

情感交友类诈骗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情感诈骗类案件。2016年,70多岁的贺老伯在网上认识自称40多岁的单身女子李某。5年时间里,两人称呼从“老哥”“小妹”到了“老公”“老婆”。期间,李某多次拒接贺老伯通话和见面的邀约。为维系感情,贺老伯5年期间陆续给李某转账260余万元。

经查,李某实为男子王某,诈骗所得钱财都用于赌博和日常开销。最终,王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八个月,并处罚金11万。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多针对独居、独身老人,利用其信息闭塞、情感空虚等特点,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对老人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其放下心理防线,发展成为“恋爱关系”。随后编造生病、工作不顺、嫁妆等各种理由索要钱财,待资金到手后便将其拉黑,完成诈骗。

应对方法:网上交友不靠谱,真情不可轻易付;若遇变故需转账,拉黑无视为上策。

投资理财类诈骗

2022年,宁波余姚市人民法院通报一例投资理财养老诈骗案件。李奶奶在邻居杨某软磨硬泡下,投资一款理财产品。起初,李奶奶每月都能获得高额利息。之后的几年里,李奶奶陆续追加投资,金额总计250余万元。至202010月,李奶奶账户里再也没有新的收款记录,杨某也彻底失联。

报案后发现,该理财项目是个“空壳”,当初提供的银行存单和保险投保单也是伪造的。李奶奶这些年投入的资金全部被杨某用于炒作“虚拟货币”。调查显示,被害人均为高龄老人,诈骗金额总计500多万元。

诈骗手段:不法分子打着“投资理财”的旗号,以“少量投入,高额返利”为陷阱,向老人推销虚假金融产品。诈骗目标对象大多是有固定资产的老人,主要形式是理财产品讲解和推介,以“新型投资渠道”和“新型金融理财”作为宣传噱头,使用网络账户汇款作为敛财途径。

应对方法:金融理财有风险,投资项目要正规;切莫贪利听虚言,多方咨询辨是非。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