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合奖惩
人社部:扎实推进欠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日前,人社部召开深入推进根治欠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春节和“两会”前后根治欠薪重点任务。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欠薪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扎实推进欠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会议要求,要多措并举推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大欠薪隐患排查和风险防范,督促尽快支付农民工工资,协调妥善解决困难行业企业的欠薪问题。要加强对生活困难农民工的兜底保障,用好相关储备资金和政策,多渠道开展救助和帮扶,帮助农民工稳定就业。要加强行政司法协同,用好失信联合惩戒手段,严厉惩治恶意欠薪违法行为,强化警示和震慑作用。要加强督导检查,压实各方责任,强化一盘棋观念,形成根治欠薪工作的强大合力。
查看详情 >>
国内首创跨省信用体系合作模式
2022年12月27日零时,京杭运河山东段船舶过闸信用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系统通过建立船舶信用档案,使信用积分成为每艘船舶的“行驶记录仪”,并设定信用管理规则,与智能通航系统运调模块相融合,按照船舶信用积分情况提供相应的过闸服务,全面实现对过闸船舶的信用管理。近年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共同推动实施船舶过闸信用管理系统建设,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原则,加快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营造以闸船之间、船民之间相互守信、公平有序的水上运输环境,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运行管理体系。双方于2021年12月16日签署《关于联合实施船舶过闸信用奖惩的合作备忘录》,根据区域船舶过闸信用奖惩工作需要,联合建立工作小组,联合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和互认机制,联合确定奖惩措施,联合实施信用奖惩。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京杭运河山东段和江苏段船舶过闸实现信用管理,这是国内首创跨省信用体系的合作模式,对全面规范船舶运营行为,鼓励船舶营运者守信经营、遵章守纪,维护良好通航秩序、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推动构建京杭运河苏鲁段跨区域船舶过闸信用管理新机制,助推苏鲁运河航运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据悉,京杭运河苏鲁段目前是京杭运河全线航道等级最高、船舶密度最大、综合效益最好的航段。其中京杭运河山东段主航道全长244公里,设有7个梯级、11座船闸,年货物通行量近1亿吨,通行船舶约30万艘次。下一步,苏鲁两省将以船舶信用联合奖惩工作为抓手,融合双方运调资源,创新构建以信用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区域协调联动共管机制,全面构建苏鲁地区以信用为核心的船舶管理机制,建成京杭运河山东段与苏北段船舶信用信息共享互认、运调信息互联互通的格局,实施苏鲁两省跨区域联合信用奖惩。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再出手!剑指涉企违规收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要求,日前,四部门召开联合检查行动动员部署培训会。会议强调,开展联合检查,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惠企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规范收费主体行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要求,检查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查工作、查政策、查问题、查整改”的要求,把联合检查工作抓准、抓深、抓实,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据悉,2022年6月,四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决定于6月—11月在全国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将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领域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并明确了各领域整治的重点任务。专项整治行动分为部署准备、分领域自查自纠、联合检查、总结评估等四个阶段。在联合检查阶段,市场监管总局将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根据有关问题线索和自查自纠情况,对重点部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涉企收费情况实地开展抽查检查。对发现的涉企违规收费项目要严肃整改、坚决取消,对违规收费主体综合采取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予以联合惩戒,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会议指出,此次联合检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配合,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提高联合检查的针对性、有效性,推动专项整治行动实现预期目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探索实行行贿人名单管理制度
日前,中共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记者招待会。会上,谈及受贿行贿一起查工作进展,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表示,要探索实行行贿人名单管理制度。统筹运用纪律、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通过限制企业资质、市场准入等,让行贿人付出应有代价。“行贿者‘围猎’、受贿者权钱交易,是腐败仍在发生的重要原因。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条,才能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肖培强调,领导干部受贿,关键在于党性变质、初心变色、权力变味。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受贿行贿一起查成为常态。肖培在会上指出,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一是要明确惩治行贿的重点。具体五类重点包括:多次行贿、巨额行贿、向多人行贿的;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搞行贿的;在国家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搞行贿的;在组织人事、执法司法、帮扶救灾、教育医疗等领域搞行贿的;实施重大商业贿赂的。二是要严格依法查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监察法实施条例规定了对行贿人的惩治方式、处置行贿违法所得手段。三是探索实行行贿人名单管理制度。统筹运用纪律、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通过限制企业资质、市场准入等,让行贿人付出应有代价。
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共追赃挽损308亿余元
近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总结会召开。记者了解到,自今年4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共立案侦办养老诈骗刑事案件41090起、破案39294起,打掉犯罪团伙473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6万余人,提起公诉8516人,一审判决案件1645起4523人,追赃挽损308亿余元。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82%的群众认为养老领域各种乱象减少,群众对专项行动的满意度达86%。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专项行动办公室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宣传教育“三箭齐发”,各地各有关部门共排查发现涉诈问题隐患23169个,已整治完成22398个,整治率96.7%,养老领域涉诈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全社会反诈防诈意识明显增强,“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专项行动办公室主任陈一新在总结会上强调,下一步在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方面,要坚持完善“六大长效机制”,更加有力有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完善线索核查机制。要常态化畅通举报渠道、开展线索摸排、压实线索核查办理责任,为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提供精准指引。——完善依法打击机制。要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对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保持严惩高压态势。要坚持精准打击、打深打透,全力追赃挽损,把老年人损失降到最低。——完善行业治理机制。要持续深化部门协作,完善信息共享、协作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摸排、联合执法、联合惩戒、联合攻坚,消除监管盲区、增强治理合力,不断提高相关行业依法治理水平。——完善宣传教育机制。要把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教育纳入各地普法计划,将易受骗老人作为重点对象,综合运用各类媒体,深入揭批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好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承担好主体责任,做到每年都有部署、有重点、有措施、有检查、有效果。——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把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弱项,加强督促指导、跟踪督办。要注重群众评价,确保常态化打击整治的各项工作合民意、得民心。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