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全文如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为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保障。(二)工作要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整体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规范完善各领域各环节信用措施,切实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征信市场积极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示范引领、监督管理作用,形成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合力。二、以健全的信用机制畅通国内大循环(三)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推行科研诚信承诺制,加强对科研活动全过程诚信审核,提升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诚信意识。依法查处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打击论文买卖“黑色产业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鼓励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探索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信用评价。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商标抢注、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净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四)推进质量和品牌信用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诚信要求,扩大国内市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水平。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推动企业将守法诚信要求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加强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保护,培育一大批诚信经营、守信践诺的标杆企业。(五)完善流通分配等环节信用制度。准确评判信用状况,提升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加快建设覆盖线上线下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健全市场主体信誉机制,提升企业合同履约水平。实行纳税申报信用承诺制,提升纳税人诚信意识。依法打击骗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社会保险待遇、保障性住房等行为。建立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建立慈善组织活动异常名录,防治诈捐、骗捐,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依法惩戒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失信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六)打造诚信消费投资环境。鼓励探索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在医疗、养老、家政、旅游、购物等领域实施“信用+”工程。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强预付费消费监管,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失信联合惩戒;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依法实施市场禁入。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商引资等活动中依法诚信履约,增强投资者信心。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治理拖欠账款等行为长效机制。推广涉企审批告知承诺制。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加大推动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力度,依法惩治虚假诉讼。(七)完善生态环保信用制度。全面实施环保、水土保持等领域信用评价,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共享运用。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依法披露环境信息。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体系,加强登记、交易、结算、核查等环节信用监管。发挥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建立健全对排放单位弄虚作假、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管理和约束机制。(八)加强各类主体信用建设。围绕市场经济运行各领域各环节,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自然人等各类主体,依法加强信用建设。不断完善信用记录,强化信用约束,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长效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导向和各类主体的自觉追求。三、以良好的信用环境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九)优化进出口信用管理。引导外贸企业深耕国际市场,加强品牌、质量建设。高水平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国际互认合作;高质量推进海关信用制度建设,推动差别化监管措施落实,提升高级认证企业“获得感”;建立进出口海关监管领域信用修复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打造诚实守信的进出口营商环境。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外贸政策工具,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十)加强国际双向投资及对外合作信用建设。贯彻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力度,保持和提升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加强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援助等领域信用建设,加强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应用,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境外投资备案核准制度,优化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完善对外投资报告制度,完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备案报告管理和特定项目立项管理,将违法违规行为列入信用记录,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十一)积极参与信用领域国际治理。积极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按照扩大开放要求和我国需要推进修订法律法规。在信用领域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四、以坚实的信用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十二)创新信用融资服务和产品。发展普惠金融,扩大信用贷款规模,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推广基于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的“信易贷”模式,深化“银税互动”、“银商合作”机制建设。鼓励银行创新服务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生态环保、外贸等专项领域信贷产品,发展订单、仓单、保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十三)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和诚信基础,健全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增强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压实相关主体信息披露责任,提升市场透明度。建立资本市场行政许可信用承诺制度,提高办理效率。督促中介服务机构勤勉尽责,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打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十四)强化市场信用约束。充分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作用,建立健全“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和征信、评级等机构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跟踪监测预警,健全市场化的风险分担、缓释、补偿机制。坚持“严监管、零容忍”,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案件,加大对侵占挪用基金财产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健全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严惩逃废债行为。加强网络借贷领域失信惩戒。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可依法破产重整或清算,探索建立企业强制退出制度。五、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十五)健全信用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构建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建立标准统一、权威准确的信用档案。充分发挥“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网站、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信息公开作用。进一步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数据覆盖面和质量。(十六)创新信用监管。加快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全面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价格、统计、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诚信缺失问题。(十七)培育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加快建立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市场化信用服务机构相互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与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信用服务体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各级有关部门以及公共信用服务机构依法开放数据,支持征信、评级、担保、保理、信用管理咨询等市场化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征信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提升行业诚信水平。(十八)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诚信自律,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诚信宣传和舆论监督,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诚信建设活动。深化互联网诚信建设。依法推进个人诚信建设,着力开展青少年、企业家以及专业服务机构与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婚姻登记当事人等群体诚信教育,加强定向医学生、师范生等就业履约管理。强化信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六、加强组织实施(十九)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二十)强化制度保障。加快推动出台社会信用方面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修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立法权限内制定社会信用相关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激励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完善信用标准体系。(二十一)坚持稳慎适度。编制全国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准确界定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共享、公开范围和失信惩戒措施适用范围。根据失信行为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轻重适度的惩戒措施,确保过惩相当。(二十二)推进试点示范。统筹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信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信用法治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鼓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二十三)加强安全保护。严格落实信息安全保护责任,规范信用信息查询使用权限和程序,加强信用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贯彻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维护个人信息合法权益。依法监管信用信息跨境流动,防止信息外流损害国家安全。
查看详情 >>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切实加强本市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有效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30号),结合本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严肃财经纪律,以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天津建设能力为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抓质量提升主线,守住诚信操守底线,筑牢法律法规红线。按照诚信为本、质量为先,从严监管、从严执法,归位尽责、协同发力,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着眼长远、常抓不懈的原则,加强行政监管,完善行业治理,优化执业环境,提升审计质量,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二、加强行业法治建设(一)全面夯实行业法治建设基础。坚持依法行政,将注册会计师行业治理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贯彻落实注册会计师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以及行业基础性规章制度,依法实施行业准入,科学应用监管工具,正确区分财务造假的企业会计责任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按照过罚相当原则依法处理涉会计师事务所责任案件,严格依法认定法律责任,准确把握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的不同情形和判断标准,确保案件审理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市财政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天津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贯彻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办法指南等,加强对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金融企业等重点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实务指导,充分发挥会计咨询专家智库作用,及时解决突出问题。推广应用会计数据标准,开展企业会计报表电子报送试点,推动部门间会计数据共享。压实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体责任,落实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等要求,依法追究财务造假法律责任,推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从源头上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财政部天津监管局、市司法局、市金融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严格执行行业执业准则规则。把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执行是否到位作为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首要标准,引导全行业树立质量优先、准则第一的执业理念和价值标准。加强职业道德守则宣传、培训和实施指导,持续提升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独立性、道德水平和行业公信力。针对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执行的薄弱环节,指导会计师事务所改进审计程序,增强审计独立性,提高应对财务舞弊的执业能力。(市财政局负责)(四)严肃查处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整治注册会计师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整肃行业秩序,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无证经营、注册会计师挂名执业、网络售卖审计报告、超出胜任能力执业、泄露传播涉密敏感信息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零容忍”。坚决打击会计师事务所串通舞弊等违反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行为,严厉打击会计审计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对违法违规者形成有效震慑。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配合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举报受理平台,完善投诉举报办理机制,做到“接诉必应、限时核查,查实必处、处则从严”。梳理通报财务会计领域违法违规典型案件,警示全行业,树行业正气。(市财政局、市委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委、市人社局、市税务局、财政部天津监管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完善行业监管体系(五)加强行业证券业务监管。行业主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充实财会监督检查力量,对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有效日常监管。督促会计师事务所严格履行审计鉴证、专业把关等法定职责,高质量服务企业开展证券业务。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机制,督促自查自纠,突出检查重点,提高检查频次,严格处理处罚。完善监管协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从严监管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依法追究财务造假的审计责任、会计责任。(市财政局、财政部天津监管局、天津证监局、市金融局、市审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建立健全监管合作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厘清职责边界,强化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年度工作会议和日常联席会议机制,整合力量、凝聚共识,及时研究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方面监督有机贯通、协同发力,不断提升行业监管水平。针对财务会计领域跨区域、跨行业的突出问题,加强区域协调、部门联动,完善联合执法、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依法依规开展跨境会计审计监管合作,维护经济信息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增强监管话语权、公信力和影响力。(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七)推动行业监管数字化转型。按照行业监管信息化建设部署要求,应用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信息平台,通过业务报备、电子证照和签章等手段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日常监测,做到有问题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切实提升监管效率和水平。实施审计报告数据单一来源制度,落实全国范围“一码通”,从源头治理虚假审计报告问题,依法依规共享和公开相关信息并实施联合惩戒。(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八)提升行业自律监管水平。充分发挥天津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市注协)等行业组织服务、监督、管理、协调的职能作用,在执业质量检查中贯彻风险导向理念,完善系统风险检查程序,探索分类监管工作方法,提高检查实效。发挥市注协惩戒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监督作用,保证检查工作程序合法、执行准确。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规行为实施惩戒。充分发挥行业惩戒和社会监督的震慑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监管,营造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持续提升行业执业质量。(市财政局负责)四、优化行业执业环境(九)完善会计师事务所选聘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管合力。坚持质量导向,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单位严格执行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有关规定,压实企业审计委员会责任,科学设置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指标权重,提高质量因素权重,降低价格因素权重,完善报价因素评价方式,引导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选聘机制,从源头有效遏制恶性竞争。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为,提升审计中介服务质量。加强对选聘相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对违规企业和压价竞争的会计师事务所严肃追责并公告。(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政务服务办、天津证监局、市审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防范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风险。将风险导向理念贯穿注册会计师执业全流程,特别是严把业务承接关,严格执行风险评估程序,不该接、没能力接的业务坚决不接,防止风险酿成祸患。贯彻实施会计师事务所职业责任保险和职业风险基金制度,根据资本市场发展和证券业务现状,充分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群体、风险状况等客观差异,巩固职业风险防范屏障。加强职业责任保险和职业风险基金计提情况监督,规范职业风险基金管理和使用,督促会计师事务所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探索实行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责任保险集中投保。(市财政局、天津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加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行业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创新继续教育方式,围绕专业胜任能力、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等重点,丰富完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切实增强培训效果,持续保持和强化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操守。(市财政局负责)(十二)进一步规范银行函证业务。按照银行函证数字化平台建设部署,推进函证集约化、规范化、数字化进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函证不实、效率低下、收费过高等问题,支持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维护银行函证数字化平台规范、有序、安全运行,并在本市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推广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建设函证业务中心,积极开展银行函证数字化业务。规范银行函证业务及收费行为,严肃查处提供不实回函等违法违规行为。(市财政局、天津银保监局、市国资委、天津证监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十三)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坚持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宗旨、以践行职业道德为核心,深化行业诚信建设,持续加强行业诚信宣传和教育引导,奖优罚劣,弘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的职业精神,引导全行业始终秉承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立场。坚持会计师事务所诚信建设主体地位,坚持激励约束并重,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市财政局负责)(十四)完善行业内部管理。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一体化管理,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在人员调配、财务安排、业务承接、技术标准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一体化管理检查评估程序。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排名机制,将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处罚惩戒情况、一体化管理检查评估结果等作为排名的重要依据,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对标对表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审计质量。针对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围绕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专精特”发展等方面分类树立典型示范,推广先进经验。(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加强行业人才培育。对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合伙人、优秀中青年人才等行业高层次人才开展重点培训培养,着力打造政治型、职业型、专业型、复合型、国际型行业高端人才,加强行业人才梯队建设,构建行业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闭环管理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引导行业高端人才争做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表率,争做党和国家经济战线上的忠诚卫士。(市财政局负责)(十六)提高行业服务能力。推动行业由传统的审计鉴证服务向增信服务、增值服务拓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满足不同层级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打造专家型服务,推动行业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会计专业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计服务业数字化,增强行业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吸引全国各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来津创业发展,强化行业人才、品牌等软实力建设,增强会计专业服务整体素质,提升国际化、专业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市财政局负责)六、组织保障(十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落实行业党建工作责任,坚持会计师事务所党的建设工作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将党建工作要求载入章程或协议,加强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在内部治理、人员培养和学习教育、表彰奖励、合伙人晋升等工作中的政治把关作用,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市财政局负责)(十八)强化组织推动。各有关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将相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调研指导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要牵头建立信息报送、督查考评等制度,发挥统筹抓总作用,引导市注协依法履职,强化行业自律。密切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前瞻性、预判性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基础制度,及时出台配套政策,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九)加强宣传引导。建立行业舆情日常监测、会商研判及分级分类响应机制。宣传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以案普法、以案释法,教育引导行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宣传,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市场预期,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月8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21年10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文件链接:“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健全完善惩治行贿行为的制度规范,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规范化法治化。要组织开展对行贿人作出市场准入、资质资格限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 《意见》要求,坚决查处行贿行为,重点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以及向多人行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在国家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行贿的;在组织人事、执纪执法司法、生态环保、财政金融、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帮扶救灾、养老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的;实施重大商业贿赂的行为。 根据《意见》,纪检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根据职能职责严肃惩治行贿行为。 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查处行贿的重要职责,对查办案件中涉及的行贿人,依法加大查处力度,该立案的坚决予以立案,该处理的坚决作出处理,并建立对行贿人处理工作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 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要严格行贿犯罪从宽情节的认定和刑罚适用,加大财产刑运用和执行力度。 纪检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追赃挽损职责,尽力追缴非法获利。对于行贿所得的不正当财产性利益,依法予以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于行贿所得的不正当非财产性利益,如职务职称、政治荣誉、经营资格资质、学历学位等,督促相关单位依照规定通过取消、撤销、变更等措施予以纠正。 《意见》强调,纪检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既要严肃惩治行贿,还要充分保障涉案人员和企业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 要从严把握相关措施的适用,依法慎用限制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措施,严禁滥用留置、搜查、技术调查、限制出境、拘留、逮捕等措施,严禁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人员和企业的财物。要充分研判使用办案措施的后果,将采取措施对企业合法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意见》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与人大常委会机关、政协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统战部门、执法机关等建立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提高治理行贿的综合效能。要组织开展对行贿人作出市场准入、资质资格限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要加大查处行贿的宣传力度,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彰显对贿赂零容忍的坚定决心,在全社会倡导廉洁守法理念。
关于开展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9〕8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局)、公安厅(局)、人民银行、税务局、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银保监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和《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联合开展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要目标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行业管理体系,以推进家政企业、家政服务人员及消费者信用记录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信用工作机制为保障,坚持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并举、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并重,进一步增强各地各部门信用工作意识,明确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营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引导规范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行为,营造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市场环境,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发展。二、工作内容(一)逐步建立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及消费者的信用记录。以共享需求为导向,建设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消费者信用记录。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量归集家政企业、从业人员、消费者的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二)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依托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开发信用类应用程序(APP),按规定向社会公众提供家政企业、从业人员等的身份认证、信誉核查、信用报告等服务,实现家政服务能知情、服务可查询。(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三)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对家政企业开展公共信用评价,制定家政服务领域守信联合激励认定标准,认定家政服务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名单。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提供融资、租赁、税收等守信便利服务。(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四)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制定家政服务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标准,认定家政服务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对存在违反法规和严重失信行为的家政企业及从业人员实行联合惩戒。(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三、工作安排(一)建设家政信用信息平台。中央财政通过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开发家政服务信用APP,归集家政企业、从业人员等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各省(区、市)要将掌握的家政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及时向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推送。各级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要全面做好平台家政企业入驻,家政服务人员及消费者信息采集等工作,真实、全面、准确地提供企业和个人的基础信用信息。国家有关部委根据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的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名单对各自职权范围内的相关的违法违规、表彰等进行记录。(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各地有关部门)(二)开展家政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按照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模式,对家政企业开展信用评价。探索对保洁、母婴和养老护理类为主营业务的家政公司开展信用评价,并内部应用,完善成熟后适时向社会公布。(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三)发布家政服务领域黑名单。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对家政领域拟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主体进行复核,适时提出第一批正式黑名单,归集到全国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将相关名单推送到全国信用信息平台,通过商务部网站、“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四)督促失信企业限期整改。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向相关主体下达专项治理整改通知书,责令有关企业整改到位,并将整改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各省(区、市)有关部门要督促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在整顿时限要求内尽快纠正失信行为,对黑名单中限期未整改到位的失信主体,及时将名单反馈国家有关部委。(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各地有关部门)(五)对逾期不纠正失信行为的企业启动联合惩戒。将家政领域严重失信行为人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照《关于对家政服务领域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8﹞277号),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实施限制经营、公开曝光等惩戒措施。(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六)对守信企业开展联合激励。各省(区、市)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本区域内信用等级较高的家政企业,按要求将名单反馈国家有关部委。各有关部委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减少监管频次,提供融资、租赁、税收等守信便利服务。(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各地有关部门)(七)加强诚信宣传。各省(区、市)有关部门要广泛利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媒介,宣传报道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和工作进展,宣传推荐诚信典型,曝光失信行为。依托家政劳务输出基地,加大对参训家政服务员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在“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中推广家政服务行业信用建设典型做法。结合家政服务行业试点示范和典型案例遴选工作,开展“诚信家政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责任部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各地有关部门)四、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将工作落到实处。(二)强化统筹协调。各省(区、市)有关部门要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推进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各地家政行业协会、家政企业、家政诚信联盟、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和大数据机构建立多方沟通机制,统筹各方力量,构建良好外围诚信环境。(三)做好监督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公安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联合督促指导各地做好家政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地方进行约谈,问题突出的在全国范围内通报。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