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项治理
湖南郴州:“三招”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近日,湖南省郴州市民办教育协会将一面印有“尽职尽责服务优 至诚至善暖如春”的锦旗送至市政务服务中心民政局窗口,对其在社会组织年度审验工作中展现的优质服务表达诚挚谢意。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民政窗口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市民政局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创新、推动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写照。 创新机制,信用承诺释放服务温度 以“简材料”为突破口,市民政局窗口聚焦社会组织办事痛点,创新推行信用承诺容缺办理机制。针对社会组织在年度审验中材料漏报、暂缺等常见问题,允许符合条件的组织签署信用承诺书后“先办后补”,将传统的“材料齐全才受理”转变为“边补正边办理”。自该机制实施以来,已有30余家社会组织通过容缺办理完成年度审验,办事效率提升40%以上。这一举措不仅为社会组织节省了时间成本,更体现了政务服务的人性化与温度。 优化流程,精准服务提升办事效能 以“优服务”为核心,市民政局窗口构建起“事前辅导+事中跟踪+事后反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线上培训、线下指导等多种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解读、材料填报、流程咨询等“一对一”辅导;同时,深化登记审批流程再造,将社会组织设立、变更、注销等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0%,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通过全流程服务优化,精准对接社会组织需求,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智慧赋能,“一网通办”实现高效治理 围绕“提效能”目标,市民政局窗口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打造社会组织管理“一网通办”智慧政务体系。通过数据共享、流程整合,实现年度审验、信息公示等业务“全程网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全市社会组织线上办事覆盖率达98%,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智慧政务体系的构建,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一面锦旗,承载的是群众信任;一份赞誉,彰显的是责任担当。市政务服务中心民政局窗口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获赠锦旗为契机,持续深化“暖心民政”品牌建设,在优化服务、创新机制、智慧治理上精准发力,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民生福祉改善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查看详情 >>
新增授信23.6万亿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记者近日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截至2025年6月末,各地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走访超过90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银行对“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新增授信23.6万亿元,新发放贷款17.8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比32.8%。2024年10月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及银行机构共同参与,地方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各区县工作专班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按照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五项标准”,对小微经营主体融资需求进行深入摸排推送,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精准融资对接。据介绍,机制运行中,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既关注走访的覆盖率,也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支持,单列外贸板块,加大对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领域资源倾斜;既关注融资问题,也注重解决小微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问题,开展一系列助企帮扶工作,提振小微企业发展信心,带动提升营商环境。金融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高效摸排融资需求,畅通信贷资金直达渠道,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帮助小微经营主体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发展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新疆昌吉:加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以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用监管创新为突破,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数据赋能,监管提效,政务诚信,服务暖心”的信用建设新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政策引领筑根基,信用数据“活”起来。锚定国家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新部署及自治区相关工作要求,以政策落地为“先手棋”,印发《关于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为信用建设筑牢“基础桩”。围绕“应归尽归”原则,归集共享“双公示”信息2.57万条、五归集信息477条,信用承诺、用水用气等特定领域信息全量收录,信息归集“合规率”“及时率”达到98%,让信用数据成为反映市场主体真实状况的“晴雨表”。分级监管提质效,信用杠杆“转”起来。将信用监管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推出“信用+监管”模式,紧扣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修复三个关键环节,在市场监管、食品安全、文化旅游等16个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通过运用国家、自治区信用评价结果和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差异化管理,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为失信企业“精准画像”,“差别化”监管既减少了对诚信企业的干扰,又提升了监管效能,让诚信者在市场竞争中“轻装上阵”,推动营商环境向更优层级迈进。修复宣传两手抓,信用生态“优”起来。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将信用修复纳入便民服务范畴,今年,已指导180家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241次,通过“两书同达”机制让失信主体修复有门、纠错有路。税务部门主动对接失信企业,帮助企业将纳税信息转化为融资资质。木垒县银河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通过信用修复后成功参与招投标,实现“信用重生”。下一步,昌吉州将持续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聚焦核心工作、完善信用生态,全力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市场监管总局: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且查证属实者列入严重违...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连锁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以下称《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连锁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监管,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此次《通知》强化了对连锁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按照《通知》要求,连锁食品经营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且查证属实的,事发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同品牌所有门店强化许可审批,增加日常检查、抽检频次,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违法行为。同时,按照《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依法将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根据《通知》,连锁食品经营企业总部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强化安全管理,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建立健全覆盖从总部到门店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发挥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作用,督促门店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二是加强自查自纠,定期全面开展食品安全自查,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和消除风险隐患。三是制止餐饮浪费,要制定细化措施,通过主动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合理确定数量分量、提供小份餐等措施减少餐饮浪费。 同时《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涉事门店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迅速核查,依法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第134条规定,该责令停产停业的责令停产停业,该吊销许可证的吊销许可证。对发现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的,要依法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根据涉事门店违法情形及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分工,按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5条规定,实施“处罚到人”。 此外,《通知》强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违法行为曝光和联合惩戒。要积极运用智慧监管手段,主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对媒体监督和消费者投诉举报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要严格开展现场核查,加大查处结果曝光力度,查处一批、曝光一批。
文旅部整治旅游市场 公布六类旅游执法指导案例
据文化和旅游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加强旅游市场执法,重点整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力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为旅游业复工复产复业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今年3月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严查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旅游者权益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及时排除因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而产生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共出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13万余人次,检查各类旅游市场经营单位4.3万余家次,立案调查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案件758件,办结597件。文化和旅游部以在线旅游经营服务为重点,集中检查开展招徕旅游者等旅行社业务的各类网站1315家,目前已责令829家旅行社自查整改,注销147家网站、175个网络推广用户;根据执法检查发现的线索,文化和旅游部已分四批部署查处182家涉嫌违法网站,严查未经许可、通过互联网开展招徕旅游者等旅行社业务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文化和旅游部将整治旅游市场“不合理低价游”列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重点,在专项整治、假日市场执法、“体检式”暗访评估、网络监测、执法培训等各项执法工作中加强部署,严查“不合理低价游”,持续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地开展“不合理低价游”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甘肃等13个省(区、市)已依法查办了一批“不合理低价游”案件,对46家旅行社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有力地震慑了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专项整治行动第四批指导案例,包括以康养活动招徕旅游者、购物送旅游、网络招徕、旅拍、“不合理低价游”的执法案例。国庆节将至,文化和旅游部提示广大旅游者审慎甄别旅游产品,理性选择合法正规的旅游服务,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保障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欢迎社会公众通过举报电话12318和举报平台jbts.mct.gov.cn对违法违规旅游市场经营活动进行举报监督。
文章搜索